越瓜製作初體驗,偶然的機會學會了醃瓜
為什麼會做越瓜? 因為FB好同事的貼克「辛蒂楊」,想著想著就激起了古早味的靈魂,從小媽媽總是將自家種的瓜類吃不完就醃製起來,最常做的是蒲瓜乾、醃冬瓜,但在坪林山上沒種過越瓜,但大概知道需要醃鹽然後曝曬,再從網友分享影片、做法,各家做法不太一樣,參考一個跟媽媽醃東西做法很像的試作,有想法就要開始行動,這樣想法才不會不了了之,開始找越瓜,先問菜市場老闆可否幫忙代買一箱,老闆說批發市場沒發現越瓜,不只一家這麼說,再來上網尋找越瓜產地,都是庫存頁面,問了幾家從前有種過的瓜農,有的改種美濃瓜了,不然就是現在沒種了,但知道產地在嘉義布袋,打電話到布袋農會,一位熱心的蔡先生,他叫我留下電話,若發現布袋的市場開始賣了,再打電話給我,不到一週的週四一早,一通未接來電,回撥後是布袋的蔡先生,他說今天看到市場有賣了,已經幫我買一箱,聽了實在太感動,他說給他地址,幫我找貨運寄上來,又證明了一則佳話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」,對陌生人也能這麼信任,週五下班時越瓜已經在一樓管理員處了,因為氣溫太高、貨運途中沒有太輕放,損傷三分之一箱,但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很夠做了,運回家後開始製作。
先洗淨去頭去尾、擦乾
剖成兩半,準備一支不銹鋼湯匙挖籽.
取出一座小山的瓜囊
全部挖得乾淨
又是另一位好同事幫忙買的海鹽剛好派上用場.
一層瓜、灑一次鹽的放入大鍋中,家裡沒有大石頭,用小一點的鍋裝滿水,壓在上方,壓了一晚之後,週六清晨出水已淹沒越瓜。
取出越瓜,鹽水繼續留著。
搭電梯上24樓頂,早上7點,太陽曬的皮膚會刺刺的那種溫度,鋪好拆開的紙箱。
越瓜隔一點縫隙排好。
看來壯觀其實好像也沒太多。
24樓的圍牆很高,想看看另一面的101的風景看不到,手機拿高高直接俯拍,居然這麼遼闊,金龍湖就在正下方。
這麼大的樓頂面曬50箱越瓜都不是問題,只是沒有那麼大的鍋可以讓越瓜出水呀!
經過四小時豔陽曝曬,越瓜表面乾了,準備收攤。
近拍曬乾照
一部分做成脆瓜,就是將收下來的瓜瓜裝帶進冷藏保存,隔天取一餐需要的4片,橫切成細條,泡水20分鐘,反而在水中加少少的鹽巴,曾經看過酸菜去鹹度的方法是這樣的,濃度高會往濃度低的地方釋放達成平衡,醃瓜我也這樣試。
準備蒜片、辣椒,不要太少的油,爆香後加入瓜瓜,加少許的糖,炒一會兒就可以起鍋了,果然鹹度比原來降低了、脆度也很夠喔!
大部分做成可以保存比較久的蔭瓜,加了白蔭油(白醬油)及可以上色的一般醬油,頗多的冰糖及有機蔗糖,放入大同電鍋開始蒸煮,每跳起來一次就試吃一下,甜度不夠陸續再加糖,這樣反覆的蒸了四次水,但中間有間斷,放一放在蒸一蒸,直到軟度夠了、味道對了才停止,我不知道若是做第二次能否做出一樣的味道,不負責任的做法,把握當下吧!
我想像蔭瓜的可能,第一˙種可能當然就是配白稀飯囉!
也許還可以做成蔭瓜肉、也許也還可以蒸魚、煮雞湯,想著想著越來越開心......
留言列表